《煤炭的黄金十年和渣土时代》
第22节

作者: 尼小小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次会议的内容,说实话,大家怕是怎么也想不到,金总来给来了这么一炮。直接把大家都轰晕了。
  本来想的是个见面会,大家乐呵呵地见个面,认识认识拉倒。
  虽然部门改革的传闻早有了,但是却还真没想到金总来了直接提这个事,所以一个个都是担心自己手里的小利益保不住,心情忐忐忑忑的。
  张小北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毛儿利益没有,自然是腰板坐的更直了,这对于他来说,才是个机会。

  “现在用我一句话来总结我们的办公室,那叫‘内事内行,外事外行’,对内的事务我们好像很在行,对外的事务我们是一样没有展开。法律事务、对外联络,周边关系我们一样没有做到位,这样是不行的啊,老伙计们……”说到这里,金总倒是有点儿意味深长了意思了。
  其实“内事内行,外事外行”这句话,张小北曾经听赵秘书说过,只不过原话不是这样,叫“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自己人搞自己人,对内打压都是一把好手;而一旦去了外边办事,到了条管单位哪里,一个个地都蔫不拉几了。
  金总估计也是刚来,不想把话说的太难听,所以才改了一个字。
  “李副主任,这些事务的开展你有把握吗?”金总看着李小龙说道。

  其实金总这是故意问李小龙,李小龙别的不说,在当地千丝万缕方方面面的联系颇多,自然是不想得罪人。
  而所谓的“对外联络”和“周边关系”,是在一定程度可以支持周边发展,但是一定要进行成本控制。
  什么意思呢?说白了,是别人要钱,你得挡着,别人找事,你得顶着!这样的活儿,李小龙不是不知道,只是为了不得罪人,不愿意干而已。
  所以金总问李小龙这句话,本身是让他知难而退。

  “别得还可以,是这‘法律事务’这一块较欠缺……”李小龙看似为难地说到。
  李小龙说得很客观,他确实不懂什么“法律事务”,没办法,这是硬伤。
  不过张小北想,这应该是金总给李小龙找的一个坡吧,让他着这个由头坡下驴呢。
  “嗯,是这样啊!”金总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道,“我的考虑是这样,将综合办公室呢分成两块,一个是将来的‘总裁办’,由赵秘书来管理;另外是全集团机关吃喝拉撒一大堆后勤事务也必不可少,成立‘行政事务部’,暂时考虑李副主任来挑大梁。李副主任,这样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李小龙一听,不但成功地将那些自己没办法的事情推出去了,而且自己手的事情暂时也没有变化,所以也很坦然了。
  “另外我说一点,大到办公设备,小到纸张用笔固体胶这些低值易耗品,全放在一个人身,没有分权,没有监督,这样也不合适,李副主任,业务以后要朝着监督透明的方向来做,好吧?”又是一声“好吧”,这都第四次了。

  “嗯——”金总说道这里,鼻子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暂时先这样吧,有什么事情我们下来再单独聊,谁心里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直接找我。散会吧!”
  金总一声散会,却是自己没动,以李小龙为首的其他人陆陆续续离开了办公室……
  当然,金总没动,赵秘书肯定也没动,至于张小北,他得站起来,这里可没有他坐下的份儿。
  “小北,你坐坐坐,别这么拘束。”金总看着张小北站了起来,很大气地说到。
  右手食指和指夹着香烟,一摆一摆地——这个范儿像谁呢?张小北觉得很熟悉。
  对了,像电影《古?或?仔》里那个老大蒋天养的范儿。
  “我看你在新华书店里买的书,看了吗?”磕了磕烟灰,金总问道,顺便还给张小北扔了一根烟。

  张小北手里接住了香烟,但是没有敢点着。当着领导的面抽烟,张小北还没有这个胆子。
  “书没买,倒是在看了一点点。”张小北答道。
  “看哪一本了?”
  “《封神演义》。”
  “哦?看了之后有什么心得没有?”
  “嗯,也有那么一点点吧。”
  “说说看,无妨的,想说什么说什么。”金总饶有意味地说到。

  “第一,《封神演义》之有很多出错的地方,我想作者是有意为之吧,天地尚且不全,更何况是一本写天地大道的书呢,人生也和这书一样,没有完满,只有追求,不是有一句话吗?哪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第二呢,是关于这本书里的思想,我的体会较浅薄,说的不对,您请担待。”
  金总没有吭气,而是来了一个手势,意思是继续。
  “我的体会是关于救赎之道,只能来源于自身,也是自身的强大才是救赎自我的唯一之道,这个强大指的是思想的强大和行动的强大。书西岐之所以能够强大起来,是因为那是一种新兴的力量,可以勇敢地面对自我,改革自我,进步自我。”
  “另外任何改朝换代都是在激烈碰撞之发生的,都是曲折前进的,改革也是一样。改革是一种自我救赎,自我救赎的过程要有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壮士断腕的决心,面对自己,会无痛苦,壮士断腕,得有流血牺牲,需要一种勇敢的思想和宽阔的眼界做支撑。”
  “像我们公司一样,虽然新的制度已经建立,但是大部分还是不愿意去面对,依然想用一种旧的体制和模式试图阻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崛起,在这个过程之,难免会发生碰撞,甚至是激烈的碰撞。”
  “殷商的灭亡最根本的是层建筑已经不再适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派的意见根本没有被采纳,而不仅仅是一个昏君那么简单。”
  “自我救赎和改革不是一句话,是需要自身付出代价的。”
  张小北说完,看了看金总,又看了看赵秘书。
  这一下,眼前的老两位,沉默了。
  金总掉过脑袋来,下下打量了张小北一番,开口说道:“张小北,你什么学历?”
  “大学本科在读,还有三个月拿毕业证,正在实习。”张小北心想,我身也没有长毛儿啊,金总您老看啥呢?
  “嗯,有想法。那你说说,改革过程之,都会有一些什么碰撞?”这话题一打开,好像是把金总的胃口给勾起来了。
  “金总,这电视电影都演得多的去了,新老思想的碰撞,引发的可能会是一些群体性的对抗事(件),毕竟新思想和旧思想的拥有者,不是单个的某个人,而是一个个群体。”
  “我们北方的县域经济之所以一直发展不起来,很大程度跟思想没有彻底解放,还不愿意出去多见世面多学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事思路限制了出路。”
  “我们这个地域,官场思维化很严重,一个个官儿不大,架子不小,面子里子看得重,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企业负担很大,不像人家南方人,一个个年轻轻地区外面闯世界,早早知道发展自我了。”
  这一番言辞,张小北说的是有理有利有节,不光金总和赵秘书,怕是各位看官看了张小北这人,也觉得不可思议吧。
  当然,您要问张小北这思想从哪里来的,作者可以告诉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