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尘[GL]》
第3节

作者: 消逝的唐李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毕业典礼在毕业生的一声欢呼中结束。我正在上课,听到这样的欢呼声,心忽然一痛。握笔的手一抖,脆弱的自动笔芯折断,在纸上留下生硬的痕迹。我不敢看窗外,我知道我还能看到她走出操场的样子,她必定是一个人吧?她一向独来独往。但是今天会不会例外?今天毕业了呀。我满脑子的胡思乱想,却没有勇气往窗外再看一眼。似乎是不敢看一部悲剧的结尾。

  七月终于过去。八月如此炎热。知在八月里画了铺天盖地的素描。我穷极无聊,偶尔也排排线条。人物是由线条组成的。这是知的话。我的线条里都是她。无法逃离。眉间心上,无计回避。我对食物失去了兴趣。或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我消瘦下来。这样快的消瘦,把丹和知吓了一跳。丹从上海学习回来,见到我很吃惊,开玩笑道:“为谁消得人憔悴?傻瓜。”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我的不正常,我迷恋于自己的感觉,不肯自拔。我回顾这几个月的心酸与委屈,一直憋在心里,没有疏导的办法,没有任何可以着力的地方,太落空了。我的情感却没有寄托。我想换掉心情,重新生活。

  九月开学,校园里高考的红榜贴了一整墙,以供我们瞻仰。我却觉得是凭吊。我知道上面肯定会有她的名字,因为在我们这样的重点高中,到最后没有学校收留的几率几乎是零。然而克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始终没有去看一眼。九月就这样过去了。我开始为校刊写稿子。其实也不是写,认识她之前我单纯快乐,连日记都不曾写过。失去她之后,经常在草稿纸上涂鸦,写了便丢。“文章憎命达”,我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忧郁。我写的东西总是被当作美文。每每遇到要稿,便到一堆废纸里去翻。总有惊喜的发现。这是主编靖常说的一句话。我不再想她。或许那样心酸的感觉让我害怕。只是偶尔会心情不好,这时便写一点东西,然后放到信封里去。我在这个信封上写着:没有墓碑的爱情。由于我加入校刊,便动员知和丹一起来。这两个艺术青年本着“艺术是相通的”宗旨,相继投身到写作中来。一时之间,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在这样的活跃里,我和李舒渐行渐远。


日期:2007-4-15 13:12:42

  我在学校的食堂吃饭,末了去付钱,被告之付过了。举目望去,一张陌生的脸在对我微笑。我走过去尴尬道:“我们好像不认识吧?”他却大方地站起来:“我早就认识你了,请坐。”这就是我后来的男朋友。
  当时的情况是,这个男生身上有种气质,让他似乎站在一种高度上,从气势上可以压倒人。他说请坐,我竟然坐了下去。坐下之后我猛然觉醒过来,但是这个时候要是再站起来,就显得我太没有风度了。再者,我也不想就这样被一个人从气势上压倒,于是笑道:“我不认识你呀。”
  “我早就认识你了。”
  “哦,这样呀。”
  我毫无兴趣知道他为什么认识我,他也不言,似乎在等待我问起。我却始终没有问。两个沉闷的人这样对坐着,我摆出一副开记者招待会的样子,等待他的提问,他无语。半饷笑道:“我们再见吧。我该上课了。”我微笑道:“好吧。再见。”首次交锋我占了上风。在我们之后我交往里,最痛苦的莫过于两个人总是在不停地争抢上风。高手过招,总是不露痕迹,伤人于无形。然而却也是杀人八百,自伤一千。我们的相识始于争斗,结束也是。呵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靖已经高三,校刊主编的位置便有意让我。虽然这样,仍然需要举行选举。选举那天我带着我将要任命的两位副主编丹和知来到学校礼堂。上一届的学生会主席正在任命新主席。我突然发现上一届的学生会主席就是那天为我付钱的男生。我对这个人没有一点好感,尤其是现在,看到他这样自信满满的样子,会让所有的人有压迫感。我看着他宣布完任命,下面有人喊:“主席,还有什么要说吗?”他笑笑,挥手,然后调侃地吐出两个字:“解散!”顿时礼堂一片笑声。我站起来走到后排去坐下,我需要离笑声远一点。尤其是他引发的笑声。我不能笑。

  我在后排打瞌睡,他走到我身边,笑道:“怎么突然跑到后排了。”
  “在后面统领大家哪。”
  “恭喜你呀,主编大人。”
  “谢谢,我是很高兴。”
  “嗯,小姑娘怎么也追逐名利?”
  “道不同不相为谋,好在你退休了。不值得高兴么?”

  “呵呵。你是这样看我的吗?”
  “我没有人身攻击。我有个人偏好的权利。”
  他哈哈一笑,不以为意。倒是我欣赏的名士脾气。我看到靖走上讲坛,于是起身到前排去。临走不忘回身对他说:“你还真是有点名士的风格。”
  “我可以当这个是赞美么?”
  “我只是喜欢讲实话。再见。”
  “再见。”


日期:2007-4-15 22:12:13

  丹加入了文学社后就和靖热络了起来。我时常看见她们各拿一杯水坐到学校的台阶上聊天。丹脸上带着神往的表情看着靖。她们在聊电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真正地走进电影,了解电影。我的两位朋友,在我最初在艺术门外徘徊的时候将我带到了艺术这个圣洁的殿堂。让我从此建立起了非常活泛而立体的审美体系,从而影响了我的整个价值观。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活泛和立体的字眼来形容审美,或许它们太局限,不足以表达出我想要阐述的,但是,我觉得和周汝昌的“文史哲”三位一体的欣赏观比起来,这样似乎更具有生命的活力。让人觉得艺术不再刻板,不再学术。艺术也可以诙谐和调侃。

  丹成箱地买泡面,在家里昏天黑地地看碟片。通宵过后仍然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讨论。丹一直认为一部电影的成败在于可以精确地反映微小的情感。让人们可以了解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人群及这些人的状态。这样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人性。比如,她推崇《海上钢琴师》。那样的我们不能触碰的生命状态。我认为的电影却不是这样。因为有的东西难以综合。好的题材不一定能拍成有深度的电影,有深度的电影却通常没有市场。一部好片子的拍成,就和官窑的瓷器一样,需要的不仅是好技术,更重要的是机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但是当时的我们就是一群“愤青”,我们自以为是地谈论艺术,各自都像秦皇汉武般指点江山,非常有豪气。我们谈论电影,英语,文学,总之什么高雅来什么,似乎个个都是思想敏锐的批评家。
  我的桌子实在太乱了。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地上,然后开始清理。丹坐在我旁边。满眼炫目的光华。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她有了这样的改变。她看着我将一本一本的书叠起来,便顺手帮我将所有的本子摞起来。她突然发现了那个“没有墓碑的爱情”信封。她用手捏了捏,笑道:“好厚。”我看着那个信封,一时之间,百感交集。已经很久没有想起她了。自从毕业典礼之后。我固执地压抑住自己心酸的感觉,我不想再这样心酸下去,除了心酸,什么都做不了。于是我叹口气道:“很久以前是事情了。”

  丹若有所思道:“你喜欢的,应该是特别的人吧。”
  “是的,很特别,和其他女孩子喜欢的不太一样。”
  我们各自怀着心事,说话都一语双关。
  丹突然叹口气说:“我已经不那么想考中戏了。”
  “为什么?”

  “人应该是要有牺牲的,对吧?”
  “那要看你是为了什么牺牲。”
  “如果是在爱情的名义下呢?”
  “那一切都是应该的。你恋爱了吗?你好保密呀。”
  “呵呵,这个是秘密。”

  我们相视一笑,各怀心事地走开。

日期:2007-4-16 1:37:0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