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纸和金银元宝不少,但后世的地府,通货膨胀太严重了,这些个纸钱和金银元宝与地府流通货币的兑换率就好比第二版人民币和第三版人民币:10000比1。
云舒留了建业叔在家吃饭,在他和大壮“心疼”的眼神下和面,做了手工凉面,用西红柿和鸡蛋打卤。
佟建业又发现了大丫一个与金家爷爷像的地方——不亏嘴,会吃,天生就是大富大贵的命。
这是他小时候,他爷爷带着他到金家蹭饭时,佟建业自己总结出来的。
那时候,金家还有专门的厨子和干活的下人呢。
待吃了饭,云舒还是给佟建业烙了两张大饼夹着鸡蛋,把他送走了。
还让他带走了两瓶罐头和两包红糖,其中一份是给郎家的,人家孩子能想着回去报信,虽说是老祖儿留下来的情分,云舒却不能不知好歹,认为是理所当然。
还有赵家二婶子那边,云舒早就带着大壮特意去谢过了。
转眼便到了七月十五,大人们早早就吩咐小孩子,这一天不能在外边疯跑,不能去山沟子、水泡子边上。
小孩子们听多了中元节的灵异故事,这一天都还算老实。
王大志在天刚一擦亮,外边月牙还在天边的时候,就拎着一袋子纸钱香烛来了大儿子这边。
那天佟太爷没有因为云舒年纪小就擅自做主,而是将为什么要请她爷爷过来,仔仔细细掰开了揉碎了给云舒说了个通透。
而云舒呢,她可不是真正的十岁孩子,哪里会不知道在即将到来的特殊时期,大丫爷爷这个退伍老兵还有大队长的身份能带给他们姐弟带来的好处。
而太爷说的则更接通透。
他们姐弟没了父母,能做主的自然是爷爷奶奶,这会儿自然更加不能把爷爷往外推,反而要使出浑身解数拉拢住他,让老爷子只偏心他们姐弟。
而没了老爷子的照顾,大丫的二叔二婶算个屁!便是大丫奶奶,就算再怎么刁钻,胳膊还真能拧过大腿不成。
听了佟太爷一番话,云舒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她想的过于简单也偏激了些,若她真的和大丫爷爷一刀两断,便宜的又是谁?可不就是亲者痛,仇者快!
既然想开了,云舒就暗地里给弟弟洗了脑,主旨就是爷爷还是要亲近和孝敬的,让老爷子疼他们胜过小武,气死王铁柱他们一家子。
所以王大志再来大儿子家,虽然大孙女、大孙子还有些别扭,但想要亲近他这个爷爷的眼神他是不会看差的,还有小猫儿似的小壮,这让王大志更加心疼这三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老妻精明一辈子,老了老了,糊涂了啊,都是老二媳妇那个搅家精!
不得不说,云舒的目的因为大丫爷爷的愧疚,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
今个老婆子难得的没闹,王大志怕孙子孙女不懂这个,便提前来了,准备好好嘱咐一声。
没想到他来时,大孙女不仅准备好了烧纸和如今不多见的金银元宝,还另外准备了四碟四碗的饭菜贡品。
“爷,您来的正好,您看看,我和大壮准备的这些东西可还行?”
孝敬老爷子的心不是假的,毕竟她占了大丫的身子,有一份血缘因果在,所以云舒这个西贝货比大壮这个真·孙子更快进入了状态。
而王老爷子显然也很享受这种孙子孙女“孺慕”的眼神,不过看到云舒弄出来的四碟四碗却是吃了一惊。
这年头,全国各地都一样,人民都和非洲难民差不多,家里穷的连耗子都不光顾了,别说四碟四碗,能有贡品就不错了。
而云舒弄出来了四碟四碗,分别是红烧鱼、红烧肉、鱼肉丸子、炒鸡蛋,大米饭、小米饭、肉包子、白面馒头。
这放在如今这个年代,就是首都领导都吃不了这么好啊。
想到前几天长白大队的佟大队长又来了一趟,王大志心里有点不费劲,旁人都比他这个亲爷爷强啊。
“把肉、米饭、包子搁家里,你们的心意你爹娘知道就好。这些都拿出去,太显眼了。”
云舒挠挠头,一脸憨厚,“听爷的。”
不过虽然去了最显眼的,但云舒家准备的三个菜两个饭依旧在这个平日里没有什么娱乐的小山村很是轰动了一把。
想到那个拿着匕首“单枪匹马”,为自己姐弟杀出一条生路的丫头,在看看如今人家这清溪村头一份的祭拜贡品,村里的人就知道,这王金柱家虽然没了大人,但也不能小看这三个孩子了。
再者,王大队长这几天往大儿子家跑的也勤了许多,有个别歪心思的也打了退堂鼓。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智慧,至少,见风使舵不会错!
过了七月半,就是忙碌的秋收,即便是大丫、大壮这半大的孩子们也要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便是如此,累的直不起腰的云舒看着跟着旺爷替乡亲们熬药草茶的海川,那真是止不住的羡慕,这也算一技之长啊!
不过回头看着累的半死却一脸丰收喜悦的村民,云舒也头一回真切体会到了《悯农》中的含义,当然,也十分庆幸她重生的这幅壳子还小,不用日日下地挣工分,她虽然上辈子是个村妞,但真的对农活一窍不通。
当然,最主要是她懒,没有那个勤奋的觉悟啊!
抢收了七八天,玉米、大豆、高粱和小米都是这个时节成熟。
当然,别以为收完了粮食,农活就结束了,土地可不能闲置,还要种上大白菜和萝卜,村里过冬就指望着这两样菜呢。
而云舒呢,想到冬天只有大白菜、萝卜或者还有酸菜、泡菜作伴,她终于有种自己不能在这么“咸鱼”下去的想法了,她必须好好利用一下自己脑子里的知识。
当然,这还需要慢慢规划,因为秋收结束,暑假也在孩子们的怨声载道中结束了。
如今虽然家穷,孩子也多,但大多数家里会送男孩子去上几年学,倒是女孩子上学的不多。
像大丫老姑那样上高中的姑娘,十里八庄也不多见。
也因此,大丫当初不去上学了,在村里也没引起什么大风波,顶多说一声“没娘的孩子可怜”罢了。
如今这世道,比大丫还惨的大有人在,在外人眼里,至少大丫还能吃饱穿暖,住在青砖大瓦房里,不上学算个什么事儿!
这也是夏招娣那个恶毒的女人敢这么做的原因之一。
对于云舒来说,对上学倒是不热衷,毕竟上辈子上了二十多年,早就够了。
但是学却是必须要上的,因为这是大丫爹娘生前十分坚持的事。
且大丫也十分喜欢学习,成绩回回名列前茅,上学这也算是大丫的执念之一。
云舒既然接收了人家的身子,自然也接受了这份因果,反正她早就想好了办法:学费照交、考试照去,只不过在家自学。
大壮也可以先由云舒教着,反正没两年学校就要闹着要停课了,学生成了“造反派”的主力军,云舒不想掺和。
等到1977年恢复高考,到时候云舒23岁,大壮20岁,小壮13岁,才是走出大山的时候。
明个就是开学的日子,云舒哄睡了小壮,见大壮看着煤油灯愣神,推了他一下,“想什么呢?早点睡,明天要早起呢!”
大壮回过神来,有些迟疑的道:“姐,明天我真的跟你去学校啊?”
“姐怎么想的也跟你说了,咱们家如今离不得人,学校老师们也是知道咱们家情况的,姐肯定是要在家里自学的,就看你是怎么想的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