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旭跳槽记》
第22节

作者: 夏晓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3-04 12:00:26
  25:飘来荡去的日子
  张旭旭辞职了,切断了经济来源。首先,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就是找房子的问题,公司的宿舍不会给他提供免费的住宿。
  这一霎那,他仿佛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
  张旭旭在中学的QQ群上,得知自己的高中同学马晖在北京从事法律行业,目前刚考过司法考试,在一家小型的律师事务所实习。这一次,张旭旭便有了可以投奔的地方。
  马晖大学的专业是法学,法学系的学生出路只有两种,要么做律师,要么让父母找门子安排到机关单位。马晖立志做一名律师,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努力考司法考试,经过几年的努力,刚刚拿到律师资格证,还需要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才可以独立办案子。

  律师事务所的收入靠律师接到的案子来提成,年轻的律师案源很少,收入也很低。马晖在北京网络了几个自己的大学同学,一起在北京租房子住,以便节约一些开支。
  张旭旭开始投奔马晖的住处,他们租的房子在东五环的驹子房,一间小平房。这间房子里面凌乱不堪,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并且采光也不好,潮湿的环境中弥散着一股发霉的气息。
  这间刚刚15平米的地方,却住着三个人,王秋明、徐强、马晖。如果张旭旭加盟进来的话,就是四个人一起住这间小平房。
  “这里的房租多少钱。”
  “每月300块钱。”

  “厕所在哪里?”
  马晖指了指院子外面,说:“厕所是公用的,有一些挑战性。”
  张旭旭不知道“挑战性”指的是什么,踏进这种厕所的这一刻,才领教了所谓的挑战性。厕所里长期没有人打扫,这种厕所可以加深人们对屎的认识。
  第一次闯这种厕所的时候,恨不得买一面防毒面具,或者,深深的憋一口气到里面完全屏住呼吸,出来的时候再使劲的呼吸。事实往往是失败的,人的一口气最多憋一分钟,但是到了厕所里面,往往一分钟解决不了问题。
  在北京生活的艰辛,这一刻真正的体会了出来。张旭旭怀念自己以前的日子,大企业的培训师光环已经不存在了,目前,他只是一个无业游民。
  在驹子房住的人,基本上看不到穿西装打领带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些身穿劳动布,头顶安全帽的人。小时候老师说过,劳动人民是最可爱的,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当张旭旭慢慢的长大的时候,越来越发现,大多数人似乎不这么想。尤其是在挤乘公交车的时候,头顶安全帽的劳动人民上车的时候,都市的白领们总是有意无意的躲着。
  张旭旭从维尔达药业辞职后,身上的钱,花一分,少一分。他又开始徘徊于招聘会之中,慢慢的发现,招聘会中的用人单位多数都是一些小公司。张旭旭开始从网上寻找机会,中华英才网便是张旭旭每日必逛的场所。
  本来在企业里打拼的人,换工作是一件小事情。如果没有找好下家就辞职的话,将会是一件大事情。
  张旭旭先后面试了几家企业,对方劈头就问辞职的理由,而且都是一步步咄咄逼人的问下去。面试官的追问,使得张旭旭终于愤不过,一口气倾诉了与之间何莉莉发生的一大通苦水,面试官听罢摇了摇头,张旭旭看的出来,对方是在怀疑他的人际关系能力。

  这种面试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终,张旭旭分析了一下前面的面试经验。觉得自己辞职后,面对下一家公司问及辞职原因,总落了个里外不是人。尤其像他这样耿直的人,不善于说谎,面试官问及的时候,总是憋不住把以前的苦水一下子倒了出来。
  此时此刻,张旭旭开始后悔当初草率的辞职,何莉莉现在没准儿正在乐呢。一次次面试的失败,张旭旭挂在网上的个人简历开始了群发,只要是培训岗位,看都不看就发出去,然后等面试的通知。
  有时候,越搞群发,得到的机会却越少。用人单位有时候挂着好几个培训岗位,分别有培训经理、培训主管、也有培训助理。一旦对方看到你即申请了培训经理的职位,又申请了培训主管的职位,还申请了培训助理的职位,一定会看不起你的。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已经三个月了,张旭旭一直是无业游民。

  …
  这时候,张旭旭想回老家休息一阵子了,毕竟在北京生活成本那么高。住宿可以忍耐着住这种便宜的地方,吃饭的时候,总不能不吃饱吧。
  在维尔达药业做培训师的时候,公司虽然包住宿,每月薪资也只有3000元,根本没有存下多少积蓄。眼看着身上的钱很快就花没了,张旭旭想回家等等机会,等收到面试通知再回来。
  回家后。
  父母才知道张旭旭辞职了,母亲狠狠的数落了他一顿:“这么大的公司,你说辞就辞了?多少人想进还进不了呢…”
  父亲一边抽烟一边安慰他,说:“树挪死,人挪活,只要有信心,工作还是能够找到的…”

  老家的乡亲们,看到了张旭旭在村子的十字路口转悠,于是问:“你怎么回来了?”
  “辞职了,休息几天。”
  张旭旭傻乎乎的将这句话说完,过了没几天。大半个村子都在传言,说张旭旭在公司被辞退了。当张旭旭再一次在村子里的十字路口转悠的时候,又有乡亲们过来问张旭旭为什么被辞退,他忙解释说:“我是自己辞职的,不是被辞退的。”
  乡亲们问:“这不一回事吗?”

  “辞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是主动离开的。辞退是公司觉得员工不能胜任炒掉的。”
  当张旭旭跟乡亲们一次次解释的时候,发现跟这些人理论,越解释越说不清楚。对方听了一边打着嘎嘎,一边用一种幸灾乐祸的目光望着他。
  后来又听到乡亲们传出流言:“一个月3000块钱的工作,他肯辞职?一定是被辞退的,我家的儿子在外面累死累活干民工,一个月700块钱都怕丢了工作,他难道疯了?肯辞掉3000块钱的工作…”
  还有的乡亲们说:“要是每个月给我3000块钱的话,让我当孙子都行…”
  张旭旭听了以后,也不能怪他们这么想。村子里除了一些经商的老板之外,很多人出去干民工,一个月几百块钱,都舍不得辞职,觉得工作就是自己的命。有好几次,张旭旭想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对乡亲们解释自己离职的事情,每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乡亲们意识里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干一天活,给一天的工钱,没有什么发展不发展的概念。他们认为哪家工资给的高,干的活少,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与乡亲们相比之下,张旭旭的层次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敢辞3000块钱的工作,对这些乡亲们来说就是一种无法置信的牛B。
  母亲告诉张旭旭说:“这几天,你就别出门了,呆在家里别让乡亲们碰见你,有人见了,会看你笑话的。”
  张旭旭明白,乡亲们有时候也有一种匮乏心态,看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而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就心里不是滋味。看谁家的孩子丢了工作,而自己的孩子有班可上,就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才是成功人士。根据史蒂芬柯维的理论,这钟心态的人永远不可能与“客户”保持双赢的合作,不可能成为高效能人士。
  …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