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苦难》
第23节

作者: 二家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江帆看了一眼彭长宜,无奈地笑笑:“有人不安分啊,总想搞些小动作。”
  彭长宜说:“目前这形势搞什么小动作也无济于事。蛤蟆趴脚面,不咬人讨人厌。”
  听着他们的对话,林岩大气不敢出。
  彭长宜见江帆的确很介意这件事,说:“您啊,别琢磨这些了,还是想想汇报的事吧。前两天我跟部长还有樊书记下乡,看了看倒塌的大棚,樊书记有些心疼,当时跟下边说还是想办法把这些大棚利用起来,不然真成了劳民伤财了。”

  江帆点点头:“对,樊书记也和我磨叨过这事,只是怎么利用是个问题。”
  “您在北京资源多,好多农口的科研单位都在京郊租大棚,做实验基地。咱们也可以把这些大棚重新修整好后,向外出租,也可以搞招商。”彭长宜在开发着汇报内容。
  江帆点点头,往本记了几笔。
  “另外我听说石油管道局正在筹建自己的蔬菜供应基地,但具体情况我不知道了,下来可以摸摸。”彭长宜继续说。
  “这不能说,过早透露出去不好。”江帆说得有道理,一些没定型的项目如果过早透露出去的话,反而有被别人“劫持”的风险。
  彭长宜看出了江帆的顾虑:“您用词的时候可以含糊一些,可也说某个直单位,别说那么具体。“
  江帆笑笑没说话。

  彭长宜自己觉得这块砖抛的不高明。
  如今,各个地方招商都是无孔不入,过早的透露出去等于在给别人传递信息,而且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再者,江帆可能也考虑到了市委这层关系。
  彭长宜知道他说的市委实际是樊良,这也是江帆的谨慎之处,说:“必要的时候可以胡诌,先应付过去再说。”
  “唉,有些东西可以胡诌,有些东西不能胡诌。”江帆说道。

  的确是这样,不该胡诌的你胡诌了会给工作造成被动。
  对以后的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江帆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而且有些想法很成熟,他不想这么早把这些想法抛出来,但是眼下也要稍微渗透一些,不然任两个多月,还没有自己的工作思路,也说不下去。
  于是,他在车主要是和彭长宜讨论汇报的内容,一些提法和尺度,他需要彭长宜给他参谋,给他把关。
  快到锦安的时候,他们拟好了一个大致提纲。江帆明显的轻松了许多。他说:“找个早点摊停下,咱们先吃饱了再战场。”

  四个人吃完早点后,江帆说:“长宜,你跟小许可以自由活动,也可以去蒸个桑拿,午我们再碰。”
  彭长宜把江帆和林岩送到锦安市委招待所后,他刚转过身准备车离开,这时,一个身材高挑,戴着眼镜的年妇女走了过来,他一看,是自己初时的班主任靳老师的爱人。
  立刻迎了去,亲热的叫了一声:“戴阿姨,您好。”
  那个年女士扶了扶眼镜,说道:“你是……”

  彭长宜笑着:“靳老师的学生,彭家坞的。”
  “哦,彭长宜!”戴阿姨终于认出了他。
  “是啊,您还记得我名字?”
  戴阿姨惊喜的给了彭长宜一拳:“行啊,长大了,娶媳妇了吧?是不是孩子都有了?”
  彭长宜说:“我都三十多了,再不娶媳妇生孩子有问题了。”
  “哈哈,你在这儿干嘛?开会吗?”戴阿姨看了看他旁边的汽车。
  彭长宜说:“不是,我来锦安办点事,搭我们市长的车来的。”
  戴阿姨又问道:“哦,你在哪儿工作?”

  “亢州,师范毕业后当了两年教师,后来调到了市委组织部。”
  “不错,有出息!”戴阿姨的眼里流露出赞赏。
  彭长宜这才问道:“靳老师好吗?我出来学后,听说他调到地委工作了,以后再也没机会见面。”
  戴俊苹说:“他好着呢,没事鼓捣他的业余爱好,我说你都快成古董了。”
  “还是喜欢瓦片和破书?”彭长宜知道老师是个考古迷。
  “是啊。我们都老了。对了,他现在在教育局,我跟说,过几天他要调走了,你要是想他赶紧去看前两天他还说想彭家坞了呢?”
  “哦?在教育局,还要调走?”显然,彭长宜对老师后来的情况知道的不多。
  “他去年底从下边调来,最近又要到省政策研究室去工作,这事目前知道的人不多。”戴阿姨说道。
  “哦,那您……”
  “我是年前才从工业局调过来,现在在政府办工作。这不,刚给了我大会议程表,今天是我主持。”戴阿姨不等他问主动介绍。
  彭长宜一听,惊喜地说道:“前两天还听有人说起戴秘书长,敢情是您啊?”
  “任后去党校学习去了,回来没多长时间,还没顾得跟下边的同志接触呢?”戴阿姨说道。
  “那我得求您点事。”彭长宜说。
  “什么事?”戴阿姨扶了扶眼镜问道。
  “您让我们市长晚点汇报。”
  彭长宜知道,每次开会,无论是汇报工作还是发言,亢州的名次都是靠前的。
  戴阿姨一听,忙看了看排序表,果然,亢州排在了第一名。她问道:“为什么?”

  刚才那话说出后,彭长宜想好了原因:“我想去看靳老师,如果市长汇报完了该给我安排工作了,晚点汇报可以拴住他。”
  彭长宜找了个不是借口的借口,他总不能说我们市长不熟悉工作来的匆忙吧。
  这种形式的汇报,越是到最后,汇报的人占便宜,因为那时听汇报的人已经疲惫了,对最后汇报的不太较真了,这样可以让江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戴秘书长笑了:“好,阿姨答应你。”
  本来彭长宜不想离开招待所太远,担心江帆有事找他,这下他放心了,买了两袋水果和一些营养品后,来到了锦安市教育局。
  在一个年轻人的带领下,敲开了写着党组书记门牌的门,彭长宜这才知道,老师已经是教育局党组书记了。
  进了门,见一个秃顶的人正拿着放大镜,对着一个鼻烟壶仔细观看。听到有人进来才抬起头,彭长宜故意看着他不说话。
  那个人看了他一眼,放下手里的东西,平静地说道:“彭长宜,你打哪儿冒出来?”
  彭长宜没想到老师居然能认出他来,说道:“您还真能认出我呀?”
  “那怎不能?你跟我捡回来的这些瓦片一样,记得住,分得清。”
  彭长宜乐了:“刚才在招待所看见戴阿姨了,才知道您在这儿,我赶紧摸了过来。”

  “哦,你戴阿姨现在了不得,人家是政府副秘书长,你有事可以去找她。前两天她还跟我磨叨想彭家坞的榆钱贴饼子呢。”
  靳老师曾经因为家庭成分,被下放到彭家坞学教书,那时妻子戴俊苹在锦安工作,夫妻俩过了三四年两地分居的生活。
  节假日的时候,妻子从锦安赶过来看他,彭家坞到处长满了榆树,每到春天,树的榆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彭长宜打量着老师的办公室,不是转头是瓦片:“您的老爱好还没丢呀?”
  “不但没丢,还小有成。”老师扶了一下眼镜,语气里流露出自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