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之上的乐园》
第14节

作者: 高一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板,您好!”张世博欢快地说。
  张世博叫自己的仕途引路者陶举为“老板”是出于真心,没有陶举的提携,就没有他的今天。同样,张世博的亲信,如梁新荣、甘春潮、牛江等人,他们也得益于张世博的提携,私下里也一直诚恳地称张世博为“老板”。官场中,一声“老板”,立即拉近了上级与下级的距离,叫者显得诚恳、真诚,听者觉得贴心、舒适,皆大欢喜。陶举听了当然心里也很舒坦。在基层官场,“老板”是各种称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名词,只因大家都想建立自己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中,“老板”就是核心,挤在这个圈子里的人,跟“老板”荣辱与共,共进共退,俨如一个利益共同体。

  “世博,你现在方便听电话吗?有件事想跟你说一下。”陶举平和地说。
  “方便,请老板指示!”张世博快言快语。
  “世博呀,刚才,市委方书记召开了书记办公会,主要是研究你们县陈一久死亡的事情,因今年我市“三个年”活动在全省开展不快,尤其是项目攻坚年活动,我市已被省委领导口头批评,你们县有两个项目拖了后腿,市委方书记要求尽快落实古郡县的县长人选,以便加快推进“三个年”活动。”陶举说。
  “我们县的县长拟任人选有眉目了吗?”张世博直接问起自己最关心这个问题。

  “有一点眉目了吧,目前呼声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市委副书记解有才推荐的,他推荐的人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谭永佳;还有一个是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慧堂,他是冷春波市长推荐的,事情有些复杂。”
  听陶举这么说,张世博全身如同掉进寒冬的冰窟里,浑身冻透,心凉极了。说实在的,陶举刚才提到的两个人,张世博几乎是不可能战胜人家的,他是乌龟上秤——知道自己的斤两。
  一瞬间,张世博感到眼前发黑,头晕眼花,两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难道自己的县长梦从此就结束了吗?
  张世博确实没实力与“空降派”的谭永佳、李慧堂竞争。
  甚至中郡市没有一人认为张世博能在与他们的竞争中胜出!
  中郡市官场的人都知道,谭永佳是解有才一手提拔的,已跟解有才十六七年,与解有才是一根绳子上的俩蚂蚱;李慧堂也追随了冷春波十多年,是冷春波手下的干将。5年前,李慧堂、谭永佳分别担任荔郡区委副书记、北郡县委副书记职务。不管是后台,还是资历,张世博都比他们逊了一筹,虽然在能力上张世博自信胜过他们,但这无关大局,毕竟很多时候,资历像亚当夏娃身上的那片树叶,更引人注意。还有极少数人存在着围绕“十唯”提拔干部的现象,即唯圈(圈子)、唯亲(亲朋戚友)、唯上(上司意志)、唯言(阿谀奉承)、唯顺(顺从上级)、唯面(面子工程)、唯资(资历)、唯闹、唯证(学历)、唯钱。 若按“十唯”来选人,张世博的县长梦更是鸡毛点灯——十有九空。

  在中郡市官场,张世博唯一可靠的靠山是陶举,陶举在市委十一名常委中的排名是倒数前三名,在市委常委会上的话语权上犹如矮子听戏——任人评说。陶举的权力与分列市党政领导二、三把手的冷春波、解有才相比,就像戴草帽亲嘴一样差了一大截!
  在官场,提到竞争同一位置的几个人,人们习惯先讨论对方的后台——即便是竞争对手本人也是如此分析,宛如一群漂亮女人在一起,大家最热衷讨论的不是谁更漂亮,而是谁的老公最有钱;也犹如古代贵族人家的小妾,不管这姑娘如何温柔贤惠、漂亮大方,她在家中的地位终归比不上原配。若是张世博真的与李慧堂、谭永佳竞争,张世博觉得自己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胜算最大的当属李慧堂,他在官场上深得冷春波青睐,在冷市长的关照下,这些年,教师出身的李慧堂像瘸子穿大衫一样抖起来了,顺利做上正处级的领导,由于与市政府一把手关系密切,李慧堂现在在中郡市官场可谓是隔夜的鱼眼——红得发紫,他填补陈一久的空缺呼声最高。巧合的是,古郡县原县长陈一久也是冷春波一手提拔起来的,张世博觉得冷春波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最后拟选哪个当我们的县长?”张世博焦急地问。心想:若市委已选定县长拟定人选,那么,他的一切梦想也就提前宣告破灭!
  “你别灰心,还没定呢,去年五月份,方书记才从北宁市市长转任我市市委书记,至今也就一年多,虽然贵为一把手,但他在中郡的关系网,比不上在中郡组工系统担任十多年领导职务的解有才,更比不上在本地官场打拼了二十多年的冷市长,这两人在工作中都不大主动向方书记汇报,有些事甚至瞒住方书记,方书记对他们有看法,不打算使用他们推荐的人。明天上午,市委将召开常委会,会上将拟定你县县长的选拔范围,我想向方书记推荐你,这样吧,你准备好你本人最近三年的总结及个人简历,今晚马上送给我,我代你转交给方书记,并向他推荐你担任县长!”

  “感谢老板关照!今晚您什么时候有空,我今晚就给您送个人材料过去。另外,上次您跟我说的事,我已落实好,今晚送两幅画古郡籍画家的佳作给您。”张世博说。不久前,陶举对张世博说过,新来的市委书记方桐成很喜欢书画,叫他想办法找来一些古郡籍画家的佳作,以便择机送给方书记。

  “好的。今晚七点四十分你到我家吧,太早不好,太晚了也不好安排。”陶举高兴地说,他没想到张世博竟然这么快弄到名人画作,看来自己当年从众多人选中选中他当秘书,可谓是慧眼识英才。
  “好的,今晚见。”张世博说。
  挂了电话,张世博觉得浑身是劲,心里“扑通扑通”地急跳起来,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张世博立即给洪黛凤打去电话,说临时有急事需办,可能在晚上九点左右才到她处,饭就不吃了,到她处饮茶即可,洪黛凤温柔地说好吧,您先办您的事,不管您吃不吃,都为您留饭,要不饿软了您的身体,对不起古郡县人民!张世博在心里坏笑:你那里是怕对不起古郡县人民,我看是怕对不起你吧!
  张世博立即叫来秘书甘春潮,吩咐他马上写好自己的三年总结。甘春潮说好的,半小时就能弄好。
  张世博的所有材料都由甘春潮执笔,甘春潮存有张世博的历年总结,写张世博的三年总结,对甘春潮来说俨如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甘春潮35岁了,瘦瘦高高的个子,给人弱不禁风的感觉,肤色有些黧黑,貌不惊人,却是古郡县公认的“第一支笔”,甚至是中郡市的“第一支笔”!甘春潮原为县第三中学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虽然才华满腹,但由于自己性格耿直,曾在半公开的场合背后批评校长偷偷包女人是对学校的不负责——因为影响其管理学校的精力,还批评校长以评优为诱饵,与一些女老师到宾馆谈工作,这些话像地洞里的长蛇一样七拐八拐就传到校长的耳朵里,幸而校长的襟怀虽不能撑船,尚可装一只游泳圈,因而只是不提拔他——哪怕是小小的年级语文组长,没有做出调动其到偏远学校任教的举动。甘春潮因而一直不大得志,从教十多年还只是普通老师,常感慨自己怀才不遇,不过,怀才这东西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别人就会看出来,四年前,张世博无意中从《中郡日报》看到甘春潮写的一篇文采飞扬的散文,甚为惊叹,当即选拔他担任自己的专职资料员,无论写论文、领导讲话、总结汇报,甘春潮都能一挥而就,迅速写出结构严谨、标题醒目、语句准确生动的好文章,连市委领导的秘书们都自愧不如。张世博甚至觉得以甘春潮的能力,担任省长的秘书也绰绰有余。在张世博的提携下,甘春潮去年当上了县政府办下属的二层单位县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虽然只是中国行政体系中最小的级别——副科级,但毕竟是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官,甘春潮很满意,对“老板”张世博的提携之恩感激涕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