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都没了,四个都没了,啥子志愿者嘛,穿着短裙高跟鞋,我咋个觉得是来旅游的嘛,我们遭灾了,他们来看热闹来了嘛!”估计是感觉话说过了又对我说“不是说你们,你们是来干真活路的”说完匆匆走人。
很理解他现在的心情,如果是巴特可能要拍桌子骂人了。
若干年后,巴特和一个老大哥喝茶,老大哥总结的很精辟:“人在这个社会上,一定要学会装,告诉你几个装的诀窍----
一是说话,要用叠加词,什么小拳拳捶你,是什么东东,要一杯咖啡一定说要一杯coffee,一定要加几句网络新名词、加几句不土不洋的英语,成年人了,需要还让人感觉在吃奶一样,这样你体现的是弱势,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二是吃东西,吃饭必吃什么泰国菜、意大利菜,就是中午吃个快餐都得去茶餐厅去吃。哪怕以前你是整天捧着杯生冲雷公根的主,现在也要开始喝茶了,一定要翘着根手指拿腔摆调的泡功夫茶,整天价跟别人探讨什么茶养生,这样别人就会认为你注重生活质量。
三是艺术,一定要会几个名词,什么风格、韵味、断代、包浆之类的,哪怕手里捧个赝品或者某个根本不入流画家的作品,一定仔细端详做陶醉状。捧着个河南造的粉彩瓶子夸赞乾隆的审美,哪怕你心里知道乾隆的审美也就是个农家乐业主的审美水平。这样别人就会认为你很有涵养。
四是公益:嘴里要常念叨“献爱心”,加入一些模模糊糊的组织,听说那里有什么灾情,立马飞奔而去,不用管造成救援道路堵塞,一定要拿个手机四处拍照,拿一瓶水都要拍照发朋友圈“好苦好累,但是很开心”,这样别人就认为你是有良知的人。
现如今真的到了不装会死的时代,兄弟啊,要紧跟时代啊,要不你就落伍了!”
听完老哥的话,巴特改用大茶缸子喝茶了,俗人,喝茶不管养不养生,解渴就好。
晚上大家回来,巴特跟石头说了这个事情,石头做沉思状:“我们活着,活着真好!”
吃完晚饭,巴特打扫完临时厨房,回营地的时候,一群人在用吊机把一辆变形成扁扁的小汽车放到了空地上,走近看了看,原来是今天被塌方砸到的那辆车,里面隐约的有些血迹和毛发。
巴特不是无神论者,他一直认为我们不能用人类已知世界的知识来衡量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存在我们还没有认知的空间或世界。其实我们人类每天都与尸体打交道,譬如:我们吃的青菜,是某些植物的尸体,我们吃的牛肉是牛的尸体,我们吃的鱼是鱼的尸体,东南亚著名的调味品“鱼露”就是鱼的尸油。巴特在去越南旅行的时候有幸见过传统鱼露做法:在沙滩上挖一个坑,埋上口缸,铺上一大块塑料布,在缸的位置戳几个洞,把死鱼烂虾堆在塑料布上,日晒雨淋中尸油渗出,流入大缸中,缸满后,把里面的油水混合物舀出来,熬制过滤。关于尸油请各位看官参考一些灵异小说里的描述。为什么有些人会每天津津有味的吃着动植物的尸体,而对人类的尸体有恐惧感呢?
这不是恐惧感,应该是敬畏感,先人们为了让人们产生敬畏感,用一些仪轨和伦理观,甚至立法来约束人类自身,人去世后要有告别仪式:葬礼。通过葬礼的一系列仪式,让后人缅怀逝者,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敬畏感;辱尸在古代是死罪,史书上有记载的辱尸案基本上是对逝者有极大的仇恨才做出这种有悖人伦的事情。
回到营地,各自交流着今天的心得,大石头问巴特“喝点不?”
“喝”
大石头从背包里拿出来两扎罐装啤酒。巴特对啤酒不感兴趣就去车里拿白酒,看见老坦托付拿给老朴的原浆,顺手拿上。
回到帐篷,一群人席地而坐,围着个小桌子低声的聊着天,偶尔有搪瓷缸子碰撞的声音。不多时,小麻笑迷迷的对小谢说
“螃蟹,我们去量下血压”
“走”
两人起身离开。众人诧异,好好的量什么血压?
朝金笑笑说“医疗站有个女兵很漂亮,营地的年轻人总是打着量血压的名义去搭讪,今天白天小麻一直撩小谢”,众人哄笑。感叹年轻真好。
小麻二十出头,刚刚退伍回来,虽然个子不高,但脸上稚嫩中透着一股英气。在伪娘横行的时代很难得。
巴特对伪娘、娘娘腔鲜肉,可以理解,但无法接受。为什么自80、90后越来越多女人气十足的男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自施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孩子在家庭结构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一家一个孩子,含在嘴里都怕化了,各种溺爱、骄纵。孩子开始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而孩子为了获得更多的溺爱,乖孩子逐渐出现。而且孩子从小基本都由妈妈带,父亲忙于四处奔波,养家糊口。很少与孩子做深层次的交流。言传身教下,孩子的行为逐渐趋向女性化。
2、唯金钱论与男权主义的对冲,越来越多的男性不愿意选择收入低的教育行业,认为一个大男人做孩子王不体面。导致一个学校里除了体育老师,其他学科的老师以女性居多。女性老师都比较阴柔,渐渐的孩子接受了以阴柔为主的社会认知。
3、自改革开放以来,日韩风刮入中国,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主流就是阴柔。是属于表面笑迷迷底下捅刀子的文化。而认可日韩娱乐文化主流群体是中年女性。中年女性容颜日渐衰老,夫妻之间的**流日趋减少,内心中失落感越来越强,总是怀念当初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感觉,而一声腻到骨子里“欧巴”,让中年女性寻找到了安慰。各种追剧开始了,稍微有点文笔的,开始写一些感受。逐渐这种感受像瘟疫一样散发开来。信息时代,眼球经济是主流,一些中国文艺界的人就像苍蝇见了污血一样扑上去,各种电视剧、综艺节目满屏都是娘里娘气的小鲜肉,满嘴说着空洞的话,搔首弄姿的吸引你的眼球。像湖南卫视一个大牌主持人,只要他一上场,巴特马上换台,实在受不了他那种阴柔和比女人还嗲里嗲气的声音。逐渐的,满社会的年轻人发现,原来阴柔是一种生产力,可以创造剩余价值,于是乎各种奇葩阴柔开始流行。有些即使不表现出明显的阴柔,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讲话也细声细气。各位可以对号入座,发现自己是这种类型的,可以来骂巴特,不过我估计你不敢,因为你只会背后捅刀子。
4、中国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据说男女比例已经达到120:100,一些年轻男性的性需求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把目光转向容易接触的同性人身上。“上铺的兄弟”演变成了基友。一部分男性就这样活生生的被掰弯了。巴特借用网上的一个段子来表达现在的社会现象:
一个拉拉最近勇敢对她妈坦白她出柜了,她妈听到女儿说自己是同性恋后,先是嚎啕大哭,满地打滚,最后抽泣着说:“呜呜呜,你……你……你一定是没有被男人弄过,所以你还不知道男人的好啊!呜呜呜”,拉拉特别无语的同时,发现自己弟弟正在一旁默默的猛点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