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人的华尔街故事》
第6节作者:
乱世华尔街 “听说您最近被选为‘四十岁以下华尔街新星’之一,能讲讲您的成功经历吗?”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我来之前做过功课,知道这位马克有些名气。
马克赞许地看了看我 ,然后叹了一口气,做凝视远方状,显然,思绪已经回到了从前。
“那时候,我很年轻,工作很努力。第一年放单飞,我就赚了五百万美元。虽然奖金只有五万,但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高兴的人……”
很显然,马克对员工的期望就是:一年给他赚五百万,自己只拿五万,还高兴地上窜下跳。
痛忆革命家史之后,马克结束了对我的面试。我知道,马屁虽然拍得不错,他对我恐怕还是没什么兴趣。
第二位面试官是利率掉期(interest rate swap)交易员。此公大概已经吃过了午饭,但这并不妨碍他拿一个免费苹果——吃白食好像是交易员的共同爱好。“苹果先生”出了几道数学题,一边看着我奋笔演算,一边翘着二郎腿吃苹果。我的回答中规中矩,“苹果先生”的态度不咸不淡。看起来还是没戏。
第三位面试官挺年轻,鼓鼓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蛋,朴实的有些乡气,活脱脱是钱钟书笔下、《围城》里那位刚离开法国乡下到上海租界当差的丨警丨察。
哦,法国人。我赶忙满脸堆笑的打招呼:
“笨猪!” (Bon Jour,法语:白天好)
“笨猪!” “丨警丨察先生”回敬了一句。相互恭维之后,面试正式开始。原来“丨警丨察先生”乃青年才俊,已经官居数量金融研究部门主管,听我自称是学金融工程的,便随手出了几个“不算很难”的题目考量一下我的真实武功。这回我李鬼遇上李逵,汗水涔涔而下。几个回合下来,我已头大如斗,只有听着“丨警丨察先生”的法式英语讲解,似懂非懂,连连点头的份。我终于明白了:他不是笨猪,我才是。
三个面试下来,感觉一塌糊涂,希望全化做了失望。想想自己老大不小,尚不知何时能打入华尔街,不禁悲从中来。正是:空有拜将封侯志,怎奈鬓边华发生;千里马不遇伯乐,俞伯牙难逢知音!
日期:2011-05-21 08:45:31
就在这时,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个短小精悍的身影,飘然而入。握手寒暄之后,得知此人名叫文森,乃市政债券交易部门的主管——他手里没拿免费食品,倒不像交易员。 文森看上去有几分艺术家气质,我于是投石问路,顺着艺术话题试探了几句。果然,他的业余爱好是在教堂演奏管风琴!我连忙客串粉丝,时而击节赞叹,时而恍然大悟,听文森侃了五分钟音乐。这一来局面打开了,文森对我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进入正题,了解些基本情况后,文森似乎不经意地问道:“你觉得,作为一名交易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我心中一凛,希望的火苗死灰复燃。这个问题不用准备,我平时最爱研究交易理论,可称熟读兵法,多年在股票、期货、外汇市场搏杀,也算身经百战。我于是定了定心,从容答道: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交易员应该具备三点素质。第一,必须理解,控制风险。有位明星交易员说过:‘你无法控制回报,但可以控制风险。’这话我完全赞同。只要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永远不会输光出局,就自然能等到收获高回报的那一天。 所谓风险,不光是数学意义上定量的风险。 正如飞行员不能只看仪表,更要靠眼睛和经验来驾驶飞机一样,优秀的交易员不能只看数学模型, 还要多观察,依靠经验和嗅觉来避开危险。”
文森微微点了点头。
“第二,成功的交易员必须拥有强大的自我约束力。总结经验不难,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也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千军万马之中,矢石交攻之际,依然保持冷静的头脑,克制冲动, 按既定交易规则行事。”
“第三,成功的交易员必须勤于观察,善于学习,长于变通。市场在不停的变化,刻舟求剑的人终究会被淘汰。与其预测市场,不如观察市场,倾听市场。 随着市场演变及时修正战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文森对我的回答很满意。时间已经超过规定的半小时了,我心中的希望渐渐聚积。终于,他问道:
“你愿意来市政债券交易组工作吗?”
我先狂喜,随即有了得陇望蜀之心:市政债券不是最热门的领域,最时髦的是次级贷款、信用衍生产品和奇异利率产品。 要不要再等个更好的机会?可是,过了这个村,未必有下个店。再说,市政债券总比五花肉强……两秒钟以内,我权衡利弊,做出了决定:
“I DO。”(我愿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日期:2011-05-21 08:50:25
最后一个面试官临时换成了文森小组的资深交易员罗杰。罗杰在中西部长大,芝加哥大学MBA,身上没有交易员常见的粗鄙之气,倒有几分老派绅士的风度。
他告诉我,自己以前是高盛市政债券部门的自营交易员——在高盛工作过,是华尔街人最无法保守的秘密。半年前罗杰跳槽来到鲁西银行,与文森联手,他负责现货债券,文森负责衍生产品,近来摊子越铺越大,需要找个帮手。
两位高盛“知青”在“山沟”里相遇,颇有几分他乡遇故知的亲切,面试也行云流水,罗杰问的都是些考察对固定收益市场是否理解的问题,正是我的拿手强项。我又顺便把话题引向预先准备过的利率曲线模型,第N次阐述了自己的深刻理解。这方面罗杰略懂一些,但不了解细节,对我的讲说很感兴趣,并直言市政债券交易组需要一个能和数量研究部门沟通的人,我很合适。伯克利学的那点东西毕竟有些用处:做不动研究,至少还能当当翻译。
*
第二天,马克打来电话,邀请我再去第二轮面试,言谈话语之间态度热络了不少。这一轮的面试平淡无奇,见了几个交易员、销售和风险控制人员。与其说是被面试,倒不如说是我借机打听点鲁西银行的情况。我知道,这些面试官不会和我为难,又不是他们自己招人,没必要那么认真,要是给我难堪,没准会得罪文森。
几天之后,我收到了鲁西银行的正式聘书。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确定职位是在利率交易部的市政债券交易组。那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此时距离我被定性为“需要很多年才可能有机会碰钱”六个月时间。
高盛这边,大约也看出了些端倪。领导把我叫进小黑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高盛肯定想留我,如果对“不明飞行物”不感兴趣,别处也有机会,他们已为我安排了和其他几个策略研究组见面。
我虽感动,无奈去意已坚。出于礼节,和那几个组谈了谈,倒是学了不少东西。上次就想要我但被“截胡”的固定收益策略部门再次发出了邀请,负责的女主管——又是一位普林斯顿博士,三十多岁就当上合伙人的高盛大牛,还亲自带我参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